2025-2026年新疆石河子初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空城计》是传统京剧的经典剧目,取材于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讲述的是诸葛亮因马谡自恃才能而失掉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军15万攻打诸葛亮驻地西城的故事。

    B.《诫子书》《小石潭记》《出师表》中的“书”“记”“表”都是表示文体。

    C.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涌现了无数著名的诗人,其中的一些诗人被当世及后世冠以别样的称号,如:“诗仙”指李白、“诗圣”指杜甫、“诗佛”指孟浩然、“诗鬼”指李贺等等。

    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冬天特别漫长,春天毕竟还是来了。叔叔一大早就带着我们到森林公园踏青,行将就木,每个人都感到了融入大自然的喜悦。

    B.有人喜欢跟孩子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愚蠢到了极点!

    C.海明威不是为了上帝写作,因为他对上帝的文学喜好一无所知。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秘密地在时间的范畴里营造无形的迷宫。

    D.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既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又表现了对自己不受重用的愤慨,既怀古伤今,又怀古伤己。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也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B. 语言大师老舍在《骆驼祥子》一书中讲述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

    C.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是外国文学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之一。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 4、下到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索(liū   雷(mēn   紧(niē

    B.西(diān   huán 涓(juān

    C.地(   铢( kuàng

    D.jǐng 刻(qǐng suí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判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遵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然赵自长平以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

    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以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

    (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节)

    (注)昭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②武安君:指秦国名将白起,因战功卓著,被封武安君。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肉食者   鄙:目光短浅

    B. 一鼓作气,而衰   再:两次

    C. 昭王既息民缮   兵:兵器

    D. 秦军大   克:胜,战胜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一战   先帝不臣卑鄙

    B. 入见   使五校大夫王陵将以伐赵

    C. 长平事   吾妻美我者

    D. 国内实,其交外成  安陵君许寡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节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乙)文出自《战国策》,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甲)文略写长勺之战的过程是为了突出本文中心“论战”,这样可以使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C. (甲)文中“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之”均与上文中的“肉食者郧”中的“鄙”字相照应。

    D. (甲)文中弱鲁战胜了强齐,(乙)文中强秦败给了弱赵,共同原因在于国君是否善于纳谏,能否取信于民并抓住有利时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陵 战 失 利 亡 五 校 王 欲 使 武 安 君 武 安 君 称 疾 不 行 。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雪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东坡:在湖北黄冈东。苏轼谪黄州时,友入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②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1)上阕划线句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2)结合加点词,说说下阕表达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剪纸,也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历史悠久,是在中国农村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蕴含着许多美好的寓意。现代剪纸内容更加丰富,高楼、立交桥、工作、舞蹈、娇花戏蝶、猛浪清涟,自然与生活种种皆能化入纸中,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和寓意。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2)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以下词语组合成一幅对联为剪纸做宣传。

    神桥飞架 百花开 心中 民生乐 纸上 戏蝶轻舞 奇思妙想 精剪细裁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用原文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解释为何追逐齐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王开林

    ①一位熟识的读者告诉我:几年前,他曾在精神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前兆——空虚和迷茫。于是他主动应对,阅读了一些书。忽然悟到,大家人云亦云,反复强调“有志者事竟成”,那个“事”通常都指大事,然而天下大事太少,小事如麻,倘若我们一味地想做大事,别说良机有限,贵人难遇,就老实地掂量自己的才智吧,也未必够用。悟到这一层,他当机立断,确定了一条崭新的座右铭——“日成一事”。这个“事”只限于小事和微事,但必须做得有条不紊,有始有终。一段时间后,他走出困境,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成为同行中的领军人物。可见,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②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把细节顾全。读一本书,就把这本书读明白,不“杀书头”(国学家黄侃的说法,只读个开头,就将书撂下抛弃)。写一封信,就把这封信写周详,慎勿差池。见一个人,就把这个人见清楚,莫留疑惑。植一棵树就把这棵树植成活,勿使枯萎。诸如此类。日成一事,既是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久而久之,不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至少也能集腋成裘。

    ③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曾国藩有一副名联,可谓快人“慢语”:“好人半自苦中来,莫贪便宜;世事皆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我说曾国藩是“快人”,其意并不难解,他是近代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头号典型人物,大家都认定他是快刀斩乱麻的顶尖高手。殊不知,他经常劝人要慢工出细活,天下事非从容而莫办。无独有偶,民国元勋黄兴也是“快人”,半生戎马倥偬,但他好整以暇,最爱对人说的四个字是“慢慢细细”(长沙方言,意为做事不求快而求精)。大德高人,我们学不来,但其言之要义值得留心,无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单纯地追求快速都不行,急就章靠谱的总是太少,精心之作则须仔细打磨。

    ④也许有人会犯嘀咕:日成一事,这是否要求太高而又逼迫太紧?首先,日成一事,是专指小事;其次,日  成一事,是专重细节;此外,日成一事,是要快人减速;还有,日成一事,是要懒人提劲。虽是小事和细节,你若日日慎意而为,精心而为,你将具备过人之处。

    (选自《青年文摘》2013年,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开头从一位读者的经历写起,有什么好处?

    3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5读了选文以后,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

  • 10、文学性文本阅读。

    报春花开

    杨木华

    ①这个春天,云南大理山野的花,也被新型冠状病毒隔离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可欣赏与否是人的事,开或不开是花的事。你看,又到报春花开遍山野的时节了。

    那些空寂很久的核桃林下,连片的粉红色小花对着苍山顶的白雪轻轻摇曳,成群的绵羊在花间啃食,我多想此刻就奔向那片报春花,向花诉说困了很久的心事。看着看着,脑海深处那些曾经遇见的报春一朵一朵入梦来……

    ③最早开的,大约就是报春花了。在大理苍山西坡,每年一入冬,报春花就开始试探严冬的力量,到年底就忍不住了,大片大片展示那粉红的魅力。有一年的二月间,苍山突降大雪,且罕见地堆积到故乡的村落间,我回到古老的核桃林下拍摄初春的玉树琼枝。目光一直向上,在拍一棵盘虬卧龙的雪树时,不经意间的俯身一瞥震惊了我:我的脚下,满地白雪堆积,可几株报春竟破雪而出,粉红的花朵迎风怒放。那一刻,我差点掉下泪来,再微小的生命,也渴望春天的到来!

    ④最曼妙的,大约是四月怒放的苣叶报春。初识是无心插柳。那天,我们一行人上苍山看杜鹃,在靠近峰顶的黄杜鹃树下,我发现两株开成球状的草本花,更奇特的是花开两色:一株浅蓝一株粉白。我偏爱蓝,对着浅蓝拍了又拍。那粉白一点也不惹眼,回家后我才搞清楚蓝花常见而白花稀有。五年后,在三台坡顶上,我遇见了大片的苣叶报春。在坡顶路边的潮湿处,先发现几棵苣叶报春,妻子说继续走一定会遇见更多花开。果真,向前不久,路转到北向的背阴坡时,我们遇见了苣叶报春花海。这里的苣叶报春,花葶一株比一株肥壮,伞形花序一朵比一朵硕大,有的挨挨挤挤连成一片,有的独占高地傲视群花,有的在还未融化的雪地旁盛大开放,拍着拍着,我们遇见了一片蓝色花中夹杂白色花的苣叶报春。蓝色也许才是本色,可外在环境一直在变,只有改变一些固有习惯,才能适应外界继续生存。

    ⑤最高冷的,大约是五月绽放的大理独花报春了。开在苍山的峰脊线上,它确实有高傲的资本,更关键的是,它有硕大的花朵以及与众不同的形态。那年五月,我们上鹤云峰,在接近山脊的阴潮处,突然遇见了它。不见叶,只见五六寸高的圆形花箭,顶着一个横向伸出的浅紫色喇叭。穿过低矮的杜鹃林,林外草甸上无数喇叭正安静地举在空中,似乎只待我的一声令下就会齐声吹响。五月山顶依旧寒冷,可这花一开,就吹响了花开的集结号,预示着苍山顶春天的到来!

    ⑥最难忘的,是七月初开放的紫晶报春。那年,我们从一个叫关房坪的地方启程,顺着山脊线漫步上山。坡不陡,景正好,一路行走中三台相机惬意拍摄。在接近峰顶的一个小山坳中,我看见了紫色的报春花。那是天然纯正的紫!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色,花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花色的纯紫,露珠的晶莹,一起组合成这花的名字:紫晶报春。花奇,叶片也奇——那叶的表面,似乎有一层润润的油性物质覆盖,让我们的心事也随之缓缓荡漾……

    ⑦九月间我还遇见一种报春花。那天,我在黄草坝准备下山时,在一个巨石脚下,发现几丛微型报春花。若是盛花时节,这样小的花一定会被忽略,可那是九月,夏花开尽而秋花未盛。回家求朋友指点,得知这是“穗状垂花报春”。只顶着一朵花,怎么成了穗状?花都仰着头开,怎么叫垂花?经朋友耐心指点,我才理解了这花,理解了报春这名字:名为报春,其实,报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只要心中有爱,时时刻刻都可以是春天!

    ⑧这穗状垂花报春,大约开到十月,而十一月起,四季轮回中最初的寻常报春花又将登场。

    ⑨据说,报春有500多种,在苍山西坡有几种报春我想见而没见过。原本我打算这几天出发寻觅,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困于一室之内,那些美好,大约只能期待来年了。生活终将继续,春天一定会到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2月28日)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体部分,按照花开的时间顺序,向我们娓娓道来所看到的各有特色的报春花。

    B.第②段加点词“试探”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报春花的敢为最先的勇气。

    C.第④段中,用对比的写法写苣叶报春花的花色,突出了作者对两种花色的褒贬之情。

    D.文章采用联想的方式,叙事和描写相结合,让读者的视线随着作者的思绪游走。

    2文中所述的报春花有很多种,请你选择其中三种,谈谈它们分别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3为何作者在不是春天的季节也看到了报春花?请你结合文本,谈谈标题“报春花开”的含义。

    4阅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问题。

    (1)第②段画线句“那些空寂很久的核桃林下,连片的粉红色小花对着苍山顶的白雪轻轻摇曳,成群的绵羊在花间啃食”,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2)第⑤段画线句“五月山顶依旧寒冷,可这花一开,就吹响了花开的集结号,预示着苍山顶春天的到来”中,“就吹响了花开的集结号”能否换成“其他花也就开了”?请你谈谈理由。

    5“生活终将继续,春天一定会到来!”你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报春花一样的事物影响着自己呢?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报春花”对你的影响。

  • 11、为什么称单克隆抗体为生物导弹

    ①1984年10月1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宣布,米尔斯坦、科勒两人因从事免疫系统的研究和“发现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②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呢?

      ③在生物工程中,有一类似导弹的东西也具有精确的导航系统,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准确性。它只与人体中某些特殊物质结合,以改变其特性,使它们失去活性。它这独特的性格,引起世界生物学者的高度重视。它就是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抗体是在抵抗外来者侵入生物体时,生物体自身的β淋巴细胞产生的能与入侵者结合的自卫系统。生物体中有100万种β淋巴细胞,而每种β淋巴细胞可产生一种抗体时,它们恰似100万枚导弹,保护着生物体。当某种细菌侵入人体时,人体就能产生相对应的抗体与细菌的特定物质结合,这个物质被称为抗原。一旦抗原与抗体结合,人体便会产生一连串消灭入侵者的反应。在消灭入侵者之后,人体内仍保留了这种抗体,使得人体不再得这种病,如麻疹、猩红热、乙肝等等,都是如此。但人体中并非生来就具有100万枚导弹,而是在抗原入侵人体时才产生。我们平时爱打很多预防针,目的就是使人体中产生抗体。当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足以消灭入侵者时,或者人体根本不能产生这种抗体时,人就生病了。

      ④人们了解了抗体的特征,希望能针对某种疾病制造一种纯净的、特定的抗体,弥补人体中抗体的缺乏或不足,这种特定的抗体就是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是指一个细胞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细胞群,从这细胞中提取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人们最先试图从血液中提取它,但结果是含量少、价格高、纯度低。最后,又有人试用人工培养淋巴细胞的方法,但β淋巴细胞的活性差,不能在体外生存,希望又落空了。1975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英国MRC分子生物研究所米尔斯坦和科勒用生化的方法将β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是一种既有旺盛的体外繁殖能力,又能产生抗体的细胞,经过人工培养,从中可源源不断地提取单一纯净的抗体,这个实验首先在小鼠身上获得成功。杂交瘤细胞的成功,极大地震动了生物界,1981年米尔斯坦和科勒共同获得加尔登基金奖。

    ⑤单克隆抗体已成为现代医学武器库中的新式导弹,因为它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是来自它那高度的特异性和精确性,因此成为生物技术中发展最迅速的分支。它的最大优势是有希望成为癌症的征服者。由于它的精度高,因此副作用小,不会像其他药物那样将健康细胞与癌细胞同时杀死。现在科学家还将抗癌的单克隆抗体再与其他药物连接,将药物准确地带到癌变部位,这样更增强了“导弹”的杀伤力,好似增加了许多新的弹头。

      ⑥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疾病诊断,美国已有了单克隆诊断盒,可以诊断艾滋病、肿瘤、性病、乙型肝炎及细菌性感染等疾病。它将会代替传统的抗血清诊断,因为它纯度高,灵敏度、特异性强,因而快速、准确。单克隆抗体与相应抗体结合的高度专一性,被人们用于近代纯化分离难度极高的药物的载体。将单克隆抗体制成5升的吸附柱,当含有尿激酶的混合液流过吸附柱时,单克隆抗体就像一块吸铁石,可将尿激酶全部吸附,这样可以提取纯尿激酶200克,足以治疗600人次脑水肿病人。这吸附柱可以重复使用100次,回收率可达60%~100%。根据《高技术杂志》的报道,1982年世界范围的单克隆抗体销售额仅为1500万美元,而1992年却超过50亿美元。

    ⑦通过小鼠而获得单克隆抗体,用于人体后,容易使人产生过敏,因而人们渴望培养人体白细胞,以提取人单克隆抗体。据《科学》报道,法国一公司免疫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在试管内成功地培育了产生抗体的人类白细胞,特别是B淋巴细胞,这将成为开发单克隆抗体的里程碑。对于“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诊断的有力工具正向小型化和家庭化发展,人类掌握这枚“生物导弹”,征服癌症等绝症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

    (选自《自然科学名家名作中的为什么》,有删节)

    1简要概括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上已有哪些具体应用。

    2第③④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请以文中画线部分为例,简要分析科普文的语言特色。

    4为什么称单克隆抗体为生物导弹?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生活里充满着许多不如意。它们常让我们沮丧、难过、难堪、犹疑……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让人印象深刻,成为生命里多彩的小确幸。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8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2022 zidiany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