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车辆
B. 不如周公者,吾之病也 缺点
C. 懦者也必怒于色矣 神色
D.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严格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天章自从上朝取应之后,一直杳无踪迹,直到窦娥含冤被杀后,他才再次出现。
B.“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帅否?富否?否!滚去学习!”校方解释此标语改自儒家经典《论语》,但网友们仍不赞一词。
C.我的作文交上去之后,老师拿起他的大笔,删除了里面的繁文缛节,这样就精练多了。
D.对于这个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这种见解只是拾人牙慧而已,并非创见。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稍迁至移中厩监(渐渐);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相如奉璧奏秦王(上奏);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贿赂)
B.而收系张胜(监禁):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埋伏);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偏指一方,你)
C.虞常果引张胜(招供);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诚心);方欲发使送武等(正当);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交好)
D.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不过);子为父死,亡所恨(遗憾):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遗留);幸蒙其赏赐(希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目前,电脑的售后服务水平呈现良莠不齐的现象,更有甚者,有的电脑厂商售后服务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欺诈行为,阻碍了整个电脑行业的健康发展。
B.在国家体育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团体决赛中,正值豆蔻年华的中国队以188.900分的成绩获得中国体操史上首枚奥运女子团赛金牌。
C.改革,他们荜路蓝缕;实践,他们戮力同心。“资源节约、清洁环保、生态优良”已成为他们科学发展冶炼工业的不刊之论。
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
A.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为巡船所物色
B. 于是相如前进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C. 璧有瑕,请指示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闻/约为婚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贸易顺差逆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相反,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双方出口进口基本持平就叫贸易平衡。
贸易顺差额高并不一定好,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货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货币被低估。这增加了货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货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而相反,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时,即表示该国外汇储备减少,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应该设法避免出现早期的贸易逆差。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一般是由于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持续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所引起的。贸易摩擦主要包括一国对另一国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三种形式。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材料三:
如果只看数字的话,中美之间存在数额巨大的贸易逆差。比如2016年,中国统计的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达到2540亿美元。美国统计的对华逆差额更是高达3470亿美元,但是事情并不仅仅这样简单,要客观理解中美贸易逆差数据,有三方面的因素不能忽视。
一是在中美贸易中巨额的服务贸易逆差不能被无视。根据中方的统计,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来源地;二是美方的统计数据误差过大;三是即便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吃亏了。
那么,万一中美启动贸易战谁的损失更大?对此有两方面需要澄清。
一方面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从未停止。另一方面是,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也是巨大的。美国出口的62%的大豆、14%的棉花、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以及波音飞机全球交付数量的25%都销往中国。
至于特朗普为什么会在贸易问题上对华发难,除了美国国内保护主义因素作用之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服务其当前国内政治的需要,尤其是在各项政策迟迟无法推进的情况下,他对内需要跟各方势力有所妥协,对外则需要有所动作。
(摘编自《经济日报》)
【1】下列对材料一、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贸易顺差对一个国家不一定是好事,尤其顺差额过高,会带来一系列潜在的问题。
B.在国际贸易中,出现顺差逆差是正常的。控制顺差逆差,政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C.贸易不平衡导致贸易摩擦,贸易摩擦包括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三种形式。
D.除2009年和2016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与前一年相比,都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2】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只看数字,美国对中国有着数额巨大的贸易逆差,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分析具体情况,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B.特朗普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完全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尤其是他竞选总统时对选民的种种承诺无法兑现,只能有所动作了。
C.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出现贸易逆差,美国应该承担责任,中国想买的东西不肯卖,中国不需要的却拼命塞过来。
D.中国政府积极努力解决贸易逆差数额巨大的问题,同样,如果美国政府努力想办法,贸易摩擦问题一定能妥善解决。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九华贺雨吟
殷文圭
陶公焦思念生灵,变旱为丰合杳冥①。
雷劈老松疑虎怒,雨冲阴洞觉龙腥。
万畦香稻蓬葱绿,九朵奇峰扑亚青。
吟贺西成②饶旅兴,散丝飞洒满长亭。
(注)①杳冥:幽暗-②西成:秋天庄稼成熟,农事告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简单交代了久旱未雨的情形,“焦思”正面描写旱情严重,为后面写雨作铺垫。
B.“变旱为丰”是大雨即将来临时人们的企盼,“杳冥”描写了雨前天地昏暗的情形。
C.颔联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虎怒”“龙腥”想象诡异奇特,渲染出雷雨的磅礴气势。
D.尾联描写了雨后情景:暴雨停歇,雨丝霏霏,在长亭中观雨,赋诗庆贺,其乐融融。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9、梅圣俞墓志铭
欧阳修
嘉祐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卧城东汴阳坊。明日,朝之贤士大夫往问疾者,属路不绝。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耶?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 。而其尤亲且旧者相与聚而谋其后事,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赙①恤其家。六月甲申,其孤增载其柩南归,以明年正月丁丑,葬于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圣俞,字也,其名尧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②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自武夫、贵戚、童儿、野叟,皆能道其名字,虽妄愚人不能知诗义者,直曰此世所贵也,吾能得之,用以自矜。故求者日踵门,而圣俞诗遂行天下。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
圣俞为人仁厚乐易,未尝忤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用以为欢,而不怨怼,可谓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文康公见其文,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其后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尝一召试,赐进士出身,余辄不报。嘉祐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于朝曰:梅某经行修明,愿得留与国子诸生讲论道德,作为雅颂,以歌咏圣化。乃得国子监直讲。
圣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以德兴县令知建德县,又知襄城县,监湖州盐税,签署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监永济仓,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奏其所撰《唐载》二十六卷,多补正旧史阙缪。乃命编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享年五十有九。
圣俞学长于《毛氏诗》,为《小传》二十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孙子》十三篇。余尝论其诗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圣俞以为知言。
(选自《毗陵横山梅氏宗谱》,有删节)
注:①赙: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②询:梅询,梅圣俞的堂叔。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属路不绝 属:连接
B. 吾能得之,用以自矜 矜:夸耀
C. 未尝忤于物 忤:抵触
D. 余辄不报 报:上报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梅圣俞去世后,众多的贤士大夫前去吊唁痛哭,他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商量他的后事,第二年,他的儿子将他安葬在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B. 梅圣俞的诗广受欢迎,每天都有人登门求诗。他的诗风富于变化,他的文章怪僻拘泥。
C. 嘉祐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多人在朝廷上陈言留用梅圣俞,他才获得了国子监直讲的职务。
D. 梅圣俞把自己编撰的对旧史书中的缺漏和错误作了很多补充和纠正的二十六卷《唐载》献给了朝廷,其后,他又受命完成了对《唐书》的编修工作。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
(2)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3)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4】梅圣俞去世后,为什么“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挥之不去的风景,让你流连忘返;或一片蓝天,或一湾碧水;或一声蝉鸣,或一丝幽香;或一抹微笑,或一缕柔情……
请以“我心中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独特的情怀,不少于800字。